克隆出租车黑市屡打难绝 淘汰车花几百元造假重上路

发布时间:2013-07-08 15:20 来源:网络 编辑:小和

  出差回京,记者在北京西站遭遇“黑车”围堵,正规出租车司机搭载记者“落荒而逃”,并在一路上通过各种案例,向记者描述了北京克隆出租车的猖獗现状……

  从北京西站南广场出来,记者拖着一个行李箱,背着双肩包,因此而成为“黑车”们争相抢夺的客户。其中不乏外表看起来毫无异样的“正规出租车”,但司机们拒绝打表,满口喊价,甚至上前拉扯。

  一辆出租车刚送完客人,正要经过通道驶离车站,记者追上去招手。司机示意往外走一些。走了近50米后,司机让记者快上车,但车子仍缓缓往前开着:“箱子放后座,快上!”

  刚上车,司机开始指责记者原先想把行李放后备箱的行为:“你不怕被拖下去啊!那地方是黑车的地盘!”

  “长得和你们一样的也是黑车?”记者问。

  “那是比黑车还黑的车,假出租!前两天这儿有一女的上了一辆假出租,开到一半上来两三个人,把女的扔下车,拉着行李就跑了。”司机说。

  他一路上通过各种案例,向记者描述了北京克隆出租车的猖獗现状。他的讲述让《法制日报》记者决定,循着这一线索,对克隆出租车展开调查。

  克隆出租车呈暴力化倾向

  在微博上搜索“北京 克隆出租车”,立马会跳出大量受害者的诉苦帖。《法制日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仅今年5月以来,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自己遭遇克隆出租车的就达20余人。

  记者查看帖文发现,克隆出租车不再仅仅是计价器跳得快一些,而是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暴力犯罪的倾向。记者通过微博联系上了部分受害者。

  今年5月初,李先生刚从老家到北京来工作,从北京西站出来后,乘坐了一辆车号为“京B-M7921”的出租车,车子并没有开多久,但打出来的票却是175元。事后他问朋友才知道,从车站到目的地原本只有步行20分钟的路程。

  类似的事情此前已屡被曝光。去年9月,一名法国男子从香港来北京出差,在T3航站楼打上出租车后,30公里的路程却被收了153公里451元钱。此事经微博曝光后曾引起轰动,后官方证实系克隆出租车所为。

  据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受害者反映,他们在近期所遭遇的克隆出租车,不仅仅是多收费的问题,还有真钞被司机调包成假钞,或找零时收到假钞的现象。

  6月13日晚22点23分,陈女士乘坐一辆“正规”的出租车,下车时给司机100元整,司机找回90元,回到家后发现司机找回的钱其中有50元是假币。陈女士拨打发票上的电话,接通后发现是一部普通住宅电话。

  曾经审理过大量克隆出租车案件的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张亚林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使用假钞是近段时间来克隆出租车的惯用伎俩。

  比使用假钞更严重的是,今年以来克隆出租车已制造多起抢夺、抢劫等事件。

  网友“袜子老没”在微博上爆料,今年年初,他乘坐了一辆顶灯、计价器等都齐全的假出租车,因发现车子有问题后与司机产生争执,结果“司机拿着灭火器就往我头上砸,手被车门夹着拖了我几十米”。帖文后面,他附上了三张自己被打伤的图片。

  今年1月,在北京三元桥附近还连续发生了多起克隆出租车抢夺事件。乘客小张和同学在机场快轨三元桥站打了一辆出租车前往住处。行至四元桥时,司机让小张二人下车帮忙推车。下车后,司机突然加速将车开走,卷走了留在车上的17000多元现金、一台苹果电脑和一张高考的准考证。

  一辆克隆出租车的“出产”过程

  北京市丰台区花乡桥南,临近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一条道路两侧,型号、外形整齐划一的大量旧车挤得满满当当,绵延数百米。几辆靠路边的车上,放着“大量淘汰出租车待售”的牌子,并留有联系电话。

  在这些车辆中,半数以上都是现代伊兰特或捷达轿车,外表都被喷上了深蓝色或黑色。

  《法制日报》记者从相关办案人员和出租车司机口中了解到,北京很多克隆出租车,都出自于此。 

  记者以购车者身份拨通了一辆车上写着的电话。在得知来意后,“车虫”告诉记者,为了办理报废手续才把车子涂成这个颜色,如果要想买出租车样式的,他们那也有。一辆下线出租车的价格按车况在5000元至3万元之间。

  这名“车虫”称,只要在他那买了车,克隆出租车所需的一系列设备手续,他都能帮忙介绍人办理:“我们介绍过去,一个计价器只要几百块,新的要两千呢。其他的手续办下来,大概也就几百元。”

  “来了再说吧!”“车虫”有些警惕,挂断了电话。

  据记者了解,克隆一辆出租车,除了需要对车辆外观颜色进行复制外,还需要配置计价器、空车灯、车顶灯、服务监督卡和假的“京B”车牌。

  在网上,记者找到了多条制作假出租车手续的信息。一名男子自称已经做过多副假的北京车牌照,加上其他手续,一套下来只需500元。今年4月丰台区法院判决的一个案例则显示,被告人张某购买旧捷达车只花了5000元,从他人手中购得一张假牌照却花了2000元。

  在这些手续中,最需要花费力气的就是计价器和出租车发票。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克隆出租车的司机中,有一部分是原先的老司机退下来的,为了躲避份子钱和高额的押金,开起克隆车。“这些人很多会找到原先的车队队长,安排一辆车子的牌子给他复制,只要不出事情,都还比较稳妥。稍微难弄一点的就是车票,公司管得严,队长一般不敢乱来。”

  正因为出租车票管理较严,造假较难,克隆出租车的制造者们,往往选择从正规出租车中盗取计价器和配套的发票。

  去年12月5日凌晨,朝阳区香河园路加油站附近,十几辆出租车后侧车窗被砸,车内现金、计价器、出租车发票以及燃油发票不翼而飞。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出租车司机均表示,自己也曾有计价器被盗的经历。司机张师傅称,去年10月份,他将车子停在望京一个大型商场附近,第二天早上发现车窗被砸,计价器、发票被盗,到附近派出所报案时得知,当晚和他一样被盗的还有4名司机。

  克隆车年年打却难以绝迹

  正因为克隆一辆出租车成本极低,且利用上述伪造证件从事出租运营活动无需向正规出租车公司交纳保证金和车份钱,一些办案人员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从10余年前出现第一辆克隆出租车始,北京的克隆出租车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北京市丰台区法院曾对2008年至2011年三年间审结的139件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件进行过调研,发现存在“克隆出租车”现象的案件共70件,占此类案件的50.3%,且每年此类案件中近一半涉及“克隆出租车”。

  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负责人也曾经向媒体表示,该公司有不到300辆出租车,其中20多辆都曾经发现被克隆。按比例算下来,每15辆车中就有1辆车被克隆。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六部门于1997年7月15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规定,各类出租车的使用年限为8年。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汽车报废标准》,对已达强制报废年限又在期限内不办理报废、注销登记的汽车,要坚决收回牌证,注销车辆档案。

  同时,“决不允许已报废汽车继续上路行驶,凡发现已办理了报废、注销登记的汽车上路行驶的,一律强制报废,送交报废汽车回收单位解体”。

  “但出租车公司一般都不会到8年以后走报废程序,而是在报废前1年或者半年就把车卖掉,这叫‘营转非’,就是营运车辆转成非营运车辆。”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办理过众多此类案件的张亚林反复向记者强调,这类车太危险了:“出租车一般开个四五年就上50万公里了,车况本身不好,而且已经无法年检、上保险,出了问题找谁?最关键的是,这些‘黑车’无单位、无户头、无行业管理约束、无服务质量考评,时常无视道路交通指示,超速、违法行驶无所顾忌,易发交通事故,出事后就逃逸,对乘客‘宰一个是一个’,乘客的安全和合法权益都没有保障。”

  然而克隆出租车在北京出现已有十余年,虽年年都在打击,却难以绝迹。张亚林认为,法律规定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关于汽车报废的相关规定仅在《汽车报废标准》中有所涉及,但其仅明确了出租车的报废标准,却并未对如何进行报废处理进行具体操作性和程序性的规定。这造成一些被淘汰的出租车以低价再次流入市场。

  “监管不到位同样表现突出。”张亚林说,本应转换为非营运车辆正常销售到外地的出租车,由于出租汽车管理公司不严格审核购车人的资格,将车辆再次销售到本市,而且在销售时也不对转卖出租车的外观、内饰、顶灯等明显标示进行去除,容易迷惑群众。

  张亚林透露,丰台区法院此前已经向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出租汽车管理处及相关出租汽车运输公司发出司法建议,建议严把审核关,做好出租汽车报废、出租转非出租车及外销情况的监督管理,同时对二手出租车销售区域进行集中清理。

  丰台区法院还通过交管部门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对《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进行补充修正的意见和建议。